咱台灣地狹人稠,小小一塊就居住了2千3百萬的人口,多民族的融合也造就了多元的台灣文化。光是飲食,就讓人眼花撩亂。像眷村就是非常獨特的文化,近幾年電視劇也撥了不少眷村的故事(如:《光陰的故事》),還有,好像也興起一股搶救老眷村的活動,如台中的【彩虹眷村】、高雄左營的【自助新村】.....等,都透過年輕人的彩繪塗鴉,或是裝飾藝術,賦予這些老房舍新的生命,更注入一股活力。等等~今日,與各位分享的並不是如何極力保存眷村文化的嚴肅話題,而小弟我也沒那麼厲害,以上工作就交給文史工作者吧,哈。話題,當然還是圍繞在吃食上囉。
眷村,它給Martin的感覺總是紅磚砌成的低矮房舍,老爺爺老奶奶獨特的鄉音,以及麵食等眷村美味,以上都總括為Martin個人眷村的代名詞。當然,它背後的故事可沒這麼簡單,請原諒Martin才疏學淺,不過我試著以吃食著手,來認識這獨特的文化,如此也行吧!?挖哈~
位於高雄左營「果貿社區」就是個大眷村國宅,1981年由果貿三村改建而成,供軍眷及中低收入戶居住。形似香港電影裏頭的蜂窩式大樓住宅,圍繞的圓樓外觀更像是福建的土樓,每每經過總忍不住多看幾眼。今日,向各位介紹的是左營南門圓環的果貿社區的老字號【寬來順】早餐店。每次路過,不是店休就是大排長龍,總是乾瞪眼的份吃都吃不到。終於挑了個良辰吉時前往,果然沒有白來~
#00

眷村,它給Martin的感覺總是紅磚砌成的低矮房舍,老爺爺老奶奶獨特的鄉音,以及麵食等眷村美味,以上都總括為Martin個人眷村的代名詞。當然,它背後的故事可沒這麼簡單,請原諒Martin才疏學淺,不過我試著以吃食著手,來認識這獨特的文化,如此也行吧!?挖哈~
位於高雄左營「果貿社區」就是個大眷村國宅,1981年由果貿三村改建而成,供軍眷及中低收入戶居住。形似香港電影裏頭的蜂窩式大樓住宅,圍繞的圓樓外觀更像是福建的土樓,每每經過總忍不住多看幾眼。今日,向各位介紹的是左營南門圓環的果貿社區的老字號【寬來順】早餐店。每次路過,不是店休就是大排長龍,總是乾瞪眼的份吃都吃不到。終於挑了個良辰吉時前往,果然沒有白來~
#00
